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13:14:57
30年前,面对执政党与宪法的关系这个问题时,主持宪法修改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用这三句话来概括。
[1]有学者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这一对概念出发,说明权威如何获得正当性、权力如何转化为权威的问题。宪法之所以成为根本法与最高法,在于其确认和维护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和保障人权。
但是,单纯的制度之治由于并不需要价值判断,它并不能够保证制度体系本身的正当性。不过对于宪法的实施方式,目前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学术界也对宪法究竟是直接适用还是间接适用存在一些争论。有宪法不等于它就有权威。权力源于宪法,是通过宪法而获得的,权力行使的正当性、行使的方式等都要寻找宪法上的依据。邓小平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5] 笔者曾于2002、2007、2012年分别组织公民宪法意识调查,结果表明,强化宪法监督一直是民众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然而,正如政治国家属于一种建构的秩序一样,政治权威所依凭的政治权力同样需要具备正当理由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和信仰。当其他党派起来竞争时,国民党只有更加奋勉、添加新血液、振起新精神,日趋进步。
综上,1949年前中国共产党秉持民主宪政理念并进行了积极地尝试,与当时正在执政的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形成鲜明对比,国民党便在民主宪政大潮中日益失去合法性,无法赢得大众认同,这便是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之所以能赢得具有美式装备的国民党之根本原因,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1946年2 月18日《新华日报》发表何思敬的文章《出版法应是民间出版事业的自由保障书》,文章指出:"文明国之道路就在于使人民的才智有发展之可能和真正的机会。文章指出:"戈培尔的原则,就是把所有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等完全统制起来,一致造谣,使人民目中所见,耳中所闻,全是法西斯的谣言,毫无例外。"《新华日报》还发表文章,对那些反对民主、维护一党专制的借口进行批驳。
"二、进行民主宪政实践,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国民党逆民主宪政大潮,推行一党专政,最终失去大陆政权。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扼杀记忆或建构记忆才具有了重要性,才成为了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各种力量进行争夺的要害之所在。到了戈培尔手里,报纸发生了与其原意相反的变化,谣言代替了真实的消息,人民看了这种报纸,不但不会聪明起来,而且反会越来越糊涂。前者,对于社会,对于国家民族,是有好处的,没有它,所谓文明,是不能设想的。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在庆祝美国国庆的今天,我们相信,与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过去的工作一样,与罗斯福、华莱士现在的工作一样,我们的奋斗只能得到一个结果--胜利。
如果事先限定一种被选举的资格,甚或由官方提出一定的候选人,那么纵使选举权没有被限制,也不过把选民做投票的工具罢了。"刘少奇指出,共产党及其军队"永远不会忘记革命的任务是争取中国的独立自主与人民的民主自由",因此,"凡是八路军、新四军所到之区域,只要可能的话,就不能不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不能不实行三民主义的政治,不能不建立抗日各阶级的统一战线政权"。"文章收集了许多材料,文章指出,言论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件,有无言论自由是判断民主还是独裁的重要标准:"新闻自由,是民主的标帜。" 这信念是美国两百多年民主政治的结论,不但是教训着美国人民,而且应当是全世界人类的教训。
在这种方式下,群众可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自身的教育和抗战事业,同时推向前进。早在1937年5月,陕甘宁边区就制定了《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一个国家,如果其所统治的人民没有起码的说话自由,则其统治必属独裁。他们那个小集团可以统治全国、为所欲为的'安定'。
为甚么要这样?因要革命须要有坚强的领导的党,而处于优势的领导的党,很容易走到把持包办。"1943年7月4日《新华日报》发表纪念文章《民主颂--献给美国的独立纪念日》,文章指出:"每年这一天,世界上每个善良而诚实的人都会感到喜悦和光荣。党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其党必归于失败。而使我们羞惭的是在这么长的年月中,中国新闻记者竟默认了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不仅不能用集体的力量来打碎这种铐在手上的链子,挣脱缚在喉间的绳索,居然有不少自称新闻记者的人为这种制度辩护,用国情不同之类的话来替这种制度开脱。"可见,中共对"三三制"政权的领导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强制性的。把持包办,不但广大人民不满意于当政的党,对党的本身,也很不利。
据统计,国民党政府为管制报纸、通讯社、新闻记者及图书杂志出版事业、书店、印刷所和戏剧电影,颁布了二十九种特别法规……在这种情况下,主张民主的中国报纸,就厄运重重,动辄得咎。另一种是新专制主义者的报纸,告诉人民以谣言,闭塞人民的思想,使人民变得愚蠢。
" 文章又指出报纸有两种:"一种是人民大众的报纸,告诉人民以真实的消息,启发人民民主的思想,叫人民聪明起来。1、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实践揭示,不能因国民程度不高而拒绝民主,应用民主政治教育人民提高人民。
社论指出:"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孙中山的事业已经有了它的继承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的势力。记忆绝也不只是人们的谈资,而更是一个民族按其"自然的"(或"理想")方式延续的条件之一,更是一个民族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的根据,或者说更是一个民族型构自己之未来方向的参照。
如果不建立这种抗日民主政权,就不能赢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但要知道,民众的参加抗战动员,民众自身的民主生活,是他们受到训练和教育的最好、最迅速的方式。本文采用历史材料解读的方法,回顾中国共产党1949年前的民主宪政诉求历程。""三三制"从1940年试行,到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普遍推行。
而各党派人士亦得彼此观摩,相互砥砺,共求进步,发挥政治上最大的效果。"文章指出,选举必须是真正的普选制:"不仅人民都要享有同等的选举权,而且人民都要享有同等的被选举权。
"3、解除报禁是实现民主宪政的基础1945年3月31日《新华日报》发表《新闻自由--民主的基础》,文章指出:"在中国,提起'新闻自由'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从华盛顿总统直到林肯总统,美国历次的战争,都是为民主而打的。
"文章指出:"中国人民早已知道什么是拨乱反治的办法了,那就是--停止内战。美国官员应当对中国官员谈论民主。
在1941年的第二次选举中,仅据曲子县的统计,全县选民共25175人,参加选举的为20223人,占80.4%。他应当对他遇到的每一个中国人谈论民主。1940年3月6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指示,提出:"在抗日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是民主统一战线的。"文章强调选举不能规定什么资格条件:"不仅不应该以资产多寡、地位高下、权力大小为标准,而且也不该以学问优劣、知识多少为标准。
因此,它需要文明的创造,因此它需要文明的批判和自由研究--健全的文明都容许文明的批评,它没有什么经不起文明的批评之理--而文明批判与自由研究就需要不仅在一个民族内而且在诸民族间自由的精神交通,人民的自由出版就是这样一个民族文明创造的交通机关。"1945年9月1日《新华日报》发表时评《为笔的解放而斗争--"九一"记者节所感》。
中国的人民都在睁着眼看:不要拿民主的代用品来欺骗我们啊。总计全边区参加选举的选民占选民总数的80%以上。
"谢觉哉指出:"三三制是共产党约束自己的一个制度,人民不选或少选共产党员,共产党无权去要求他选或多选。而以现时术语称之,则为法西斯的专制,断乎不能是民主。
发表评论
留言: